-
【技術】酶切、酶切,切還是不切?
發布時間: 2021-08-24 點擊次數: 6392次酶切,作為一種常用的分子克隆的手段,如果應用得當,可謂寶刀屠龍,無往而不利;如果應用不當,又會步步維艱。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愁。酶切,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切不動和切過了。這些問題比較復雜。下面,先講一講切不動的問題。
切不動可能的原因:
1. 酶不匹配
解決的方法:如果是雙酶切 A 和 B,預實驗中必須做 A 和 B 各自的單酶切和 A+B 的雙酶切, 好確認這幾種酶都好用,質粒上的切點都好用。
2. 體系的問題
解決的方法:酶切盡量用大體系,如 50ul、100ul 等。大體系能稀釋內切酶包裝中的甘油,對反應有利。
3. 酶的量太少
解決的方法:當設計一個酶切時,限制性內切酶的用量是與 DNA 分子的大小和量密切相關的。根據每種酶的單位定義,精確計算出所需的限制性內切酶的量。不要簡單的套用酶說明書中的“通用酶切方案“,那個通用酶切方案是很多酶切切不動的原因。這里,小編隆重推薦一款酶切利器:3D(Double Digestion Designer)。該軟件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根據不同限制性內切酶的單位定義,以及你底物 DNA 分子的大小以及 DNA 的量(ug數)來精確計算出*酶切你的 DNA 底物所需要的酶量,為*酶切提供夯實保證。
4. 酶失活
如果限制性內切酶因為保管不當,導致酶失活或部分失活,那么依據 3D 計算出來的酶量就不能保證*酶切。解決的方法:保管好你的酶。如果過期了,就不要用了。
5.DNA 的問題
如果制備的質粒 DNA 的質量不好(如細菌培養時間過長,質粒制備時裂解不充分或裂解時間過長等),那么對這種質粒 DNA 進行酶切時,即使酶活性正常,酶量足夠,也不能實現*酶切,因為其中很多質粒 DNA 已經變性,不能被切開。
下面,給大家看一個簡單的實例。
如果要用 AcsAB + pSB1C3 對質粒 DNA 進行雙酶切,以便進行某基因的克隆。
那么,應該同時設計并進行三種酶切反應:
A: AcsAB + pSB1C3 雙酶切
B: AcsAB 單酶切
C: pSB1C3 單酶切
在酶切時,A,B,C 三種酶切反應都用相同的 buffer 系統,相同的 DNA 量(建議至少 0.5ug),所需的酶量用 3D 進行計算。在合適的溫度(37°C)酶切 1~2 個小時,然后進行電泳分析。電泳分析時,添加兩種對照:未酶切的質粒 DNA 和分子量標準(Marker)。
根據電泳的結果,就可以知道酶切是否*:
如果一切正常,*酶切后電泳的條帶分布如下:
1.單酶切(B 和 C)應該只有一條線性化的 DNA 條帶,其大小與質粒的理論長度一致;
2.未進行酶切的質粒 DNA 應該主要是一條超螺旋條帶,其電泳位置應該在單酶切產生的線性 DNA 分子的前面。(有的質粒會在超螺旋條帶的后面出現線性化條帶和環狀 DNA 條帶);
3.雙酶切的條帶應該只有一條帶,而且大小與單切的位置一樣(注意:只有當兩個酶切位點間沒有大片段插入時,才如此。事實上,大部分質粒的多克隆位點都是如此)。
如果出現以下的情況,就表明有問題:
1.單酶切后(B 和/或 C),與未酶切的 DNA 樣品(D)的電泳位置一樣(即依然為超螺旋)
2.出現線性化質粒及超螺旋質粒兩條帶。這意味著:AcsAB 和/或 pSB1C3 未能*切開,原因可能是酶部分失活,或者質粒的質量有問題。此時,即使雙酶切只出現一條線性化 DNA 條帶,也可能在線性化質粒中存在大量的單酶切的載體。 用此種載體進行克隆,則在連接時會出現大量的單酶切載體的自連(載體自連的效率較雙片段連接高 10 倍以上),導致大量的自連克隆,很難挑選到有插入的克隆(克隆失敗)。如果出現此種現象,建議不要盲目地做下去。應該先停一停,首先逐一查找可能的原因。只有當上述兩種可能的問題都解決了,才能保證*酶切,進而獲得正確的克隆。
以上是酶切的常規經驗,當然還是會有特例比較難做,因為其中涉及到酶量的計算,Buffer 的選擇,反應體積,反應條件等多種條件摸索。一旦出現問題,大家需要耐心細致,逐一查找可能的原因。
- 下一篇:如何解決酶切切過頭的問題?
- 上一篇:瓊脂糖凝膠電泳、酶和試劑的使用等一些注意事項